2021-07-12
中新網貴陽7月13日電 (記者蒲文思)12日下午,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“保護河湖生態·踐行生態文明”主題論壇在貴陽舉行。
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,他表示,近年來,中國各地堅決貫徹國家決策部署,積極推動河湖管理保護,取得明顯成效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落地見效、河湖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、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、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。
魏山忠指出,下一步要從強化落實河湖長制、嚴格水域岸線空間管控、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、加強河湖生態治理等四個方面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積極推動河湖管理保護高質量發展,努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。
▲ 圖為“保護河湖生態·踐行生態文明”主題論壇現場 向憶峰 攝
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、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定認為,水體生態修復技術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治污思路,也是一條創新的高科技路線?!八w生態修復目前國內仍處于技術探索階段,整治基本處于水質改善和景觀建設階段,缺乏水文水動力、生境、食物網和景觀的有機結合,缺乏成熟的理念及相關技術、標準和規范?!?/span>
劉永定建議,在優化流域內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及加強人們環保意識的同時,要堅持應用基礎研究,要調查分析流域的動態基礎數據;要徹查水體污染物來源,從根本上控制外源性污染,才能為內源性污染的治理提供保證。要堅持施法自然,采用最為合理的生態修復措施,重建生態平衡,形成良好的水環境食物網,最終恢復水體自凈功能。要堅持政府主導,要進行政策引導和立法控制,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模式,加大環境保護力度,建立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綜合管理和綜合治理技術體系。
▲ 圖為“保護河湖生態·踐行生態文明”主題論壇現場 向憶峰 攝
“每一個湖泊都是人類長期生存的家園,因此在歷史上都形成了豐富的水文化?!狈▏茖W院院士鄭曉云認為,在今天的發展環境中,一方面應該做好對歷史上所形成的水文化的傳承工作,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時代構建新的水文化。湖泊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,不僅僅是傳承發展人類文化的需要,同樣對于湖泊的保護有重大的價值。
“歷史上所形成的湖泊水文化應該得到弘揚,同時也應該結合現實的發展需要構建新的水文化,使之成為湖泊保護堅實的文化基礎,這不僅僅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共識,同時也具有實踐的迫切性?!编崟栽迫缡钦f。
科技是促進生態文明、保護生態環境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。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指出,水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基礎,要發揮貴州大數據與大生態創新人才聚集優勢,構建喀斯特山區數字孿生流域,服務水生態系統健康維護。
作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的貴州,始終堅守發展和生態“兩條底線”,促進當地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。貴州省水利廳黨組書記、廳長樊新中說道,黔貴大地,山因水而秀,水因山而美。要加快水生態文明建設,要從改變自然、征服自然轉向調整人的行為、糾正人的錯誤行為,堅持以水定需、量水而行、因水制宜,重視節水治污,統籌解決好因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,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文章。
“新時代水利發展既要尊重歷史,也要尊重現實,更要對得起未來?!狈轮斜硎?,應堅持在發展中保護、在保護中發展,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、資源、環境相協調,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。
芬蘭、新加坡、法國等國的官員、科學家、國際水生態文明領域知名人士通過視頻形式參與論壇,分享他們的治水經驗。
“保護河湖生態·踐行生態文明”主題論壇由中國水利部、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,貴州省水利廳承辦。